目前分類:刑事追訴 (743)
- Nov 21 Wed 2018 10:50
偵查不公開-偵查庭錄音錄影之法律問題
- Nov 12 Mon 2018 10:00
「意圖使人不當選罪」擋得住選舉爆料文化嗎?
月底十項公投綁選舉的投票,許多人完全搞不清楚,可說一團亂。這次選舉還有更亂的,可說台灣有史以來選舉謠言最多最亂的一次。許多候選人卯盡全力打黑敵對陣營,或是想辦法將潑到身上的汙泥給排掉,希望讓自己在選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高過其他候選人。例如,最近桃園市要競選連任的舒翠玲議員,就被爆出在今年4月間曾對公務員有不遜言行的影片,由其他議員經營的臉書粉絲團推波助瀾,為各大報繼續報導,即令該市議員已經趕忙出面道歉,希望將罵人風暴對選情影響降到最低,但結局如何,靜觀選舉結果。
- Nov 06 Tue 2018 10:55
怎麼樣賄選不會有法律責任?
投票日將近,各地方檢察署忙碌著查賄總動員,候選人間互相指控對方賄選或出奧步,要求檢警勿坐視妨害選舉公正性不管。北從基隆南至屏東,幾乎每縣市都有賄選傳聞。討好選民有很多方法,不少候選人由過去經驗發現,提出好政見,民眾不見得買單;送點小禮物作宣傳品,最省事又簡單。如何實惠選民又不構成賄選刑責,可是選舉時一大學問。
- Nov 05 Mon 2018 09:44
是真心求助還是假意詐欺?
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走在路上時突然被攔住問一句:「可以借我一點零錢嗎?」,至於理由則是花樣百出,舉凡「搭車上來被人騙錢沒車錢回家」、「出車禍沒辦法工作沒錢吃飯」、「北上找親戚但沒錢打電話連絡對方」等都是常見的說法,利用人救急不救窮的心態、移動中的倉促性而降低之思慮縝密程度,再加上只是少少的金額,許多人在未經多想的情況下,就將口袋中的零錢「仗義相助」了。
- Oct 26 Fri 2018 10:50
偷窺偷拍之法律問題
- Oct 19 Fri 2018 09:23
意圖使人不當選罪的法律問題
即將進入到選舉白熱化階段了,每位競選人更是加足馬力準備進行最後階段的拉票,而台灣選舉除了一般的傳統造勢外,因應現在強大的網路群眾,每位候選人也都有自己的網路宣傳平台,最常見的就是在臉書發表政見,當然也少不了會張貼抨擊對手的言論,而其支持者也可能會不斷轉貼,希望能夠影響一點選情,而難免因為較激烈的言論發表,而致使其他候選人覺得遭到抹黑,或覺得散播不實資訊,造成選民的認知有所錯漏,而這些是不是都在遊走法律紅線呢?
- Oct 16 Tue 2018 09:12
摸大腿是「文化差異」或「意圖性騷擾」呢?
新聞報導指出,移民署舉行為期八天的「二○一八年標竿學習計畫」, 邀請多國移民機關及相關官員來台參訪 ,其中某國移民局長V先生涉嫌在餐敘期間性騷擾我國女翻譯,因此,女翻譯向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
- Oct 15 Mon 2018 09:21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 Oct 14 Sun 2018 13:57
死刑問題
英國施凱爾議員及雷紹爾律師蒞臨最高法院拜會,最高法院10月11日的新聞稿略說,英國施凱爾議員(Keir Starmer MP)及雷紹爾律師(Saul Lehrfreund MBE)在英國在台辦事處代政治處處長斐哲熒陪同下,於10月4日下午拜會,由鄭院長玉山親自接待,雙方會談中分就死刑量刑之基準、推動人權公約等議題進行交流。施凱爾議員及雷紹爾律師提及,參訪當日聽聞該院撤銷某一死刑案件並將之發回更審(註:指湯景華涉縱火殺人案),足見該院對死刑量刑之重視,鄭院長回應審判庭對該案撤銷發回理由之一,係因卷內有精神官能症之病歷記載,然原審未委請醫學專家進行鑑定,並表示兩公約於2009年內國法化,審理案件皆遵照國際公約及1984年、1989年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相關決議,雙方復就判處死刑之量刑準則、是否需強制進行精神鑑定、鑑定方式及品質進行會談。
- Oct 08 Mon 2018 00:00
拾金不昧只是美德?
日前有位小姐在台中一間五金行時掉了五百元在地上,一位阿伯在旁見狀非但沒有出聲提醒,反而用腳踩住鈔票,待四處沒人後迅速撿起離去。或許這位阿伯的想法是撿到了就是我的,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卻已經觸犯了刑法第337條侵占遺失物罪。
- Oct 06 Sat 2018 21:23
緩起訴可能被上級檢察署撤銷
- Oct 04 Thu 2018 17:34
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及酒駕問題
- Oct 01 Mon 2018 00:00
下雨天路邊隨手拿傘,好不方便?
- Sep 28 Fri 2018 10:00
選舉候選人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嗎?
年底選舉將至,許多候選人都準備大張旗鼓的上街宣傳,而在選舉活動進行的同時,也少不了參選人的文宣品及宣傳物品的發放,雖然常識上,如要不構成賄選,贈品以價值不超過30元為標準,這是已故前法務部部長陳定南所訂定的標準,但是否真的未達30元就絕對安全過關,而超過30元就絕對構成賄選呢?
- Sep 27 Thu 2018 00:00
公然侮辱罪的爭議
最近有一個公然侮辱罪被判刑的新聞案例,某王女向林男催討數百萬元的欠債,有天與朋友一同前往林男的住處,因為林男拒不開門,她氣得隔著林家的大門,飆罵「龜兒子」、「臭俗仔」。林男後來提出公然侮辱罪的刑事告訴,後來法院判決罰金3000元,得易服勞役,以一日一千元折算。
- Sep 26 Wed 2018 12:00
性騷擾的行政及刑事責任
- Sep 13 Thu 2018 11:57
救護車撞到人,不一定能免責!
新聞上常見汽車駕駛未禮讓救護車,而遭追究法律責任的案例,但可別認為在每個個案上,救護車一定會被法院認定無責任,最近就有一責救護車和機車騎士發生事故的案例,救護車駕駛最後被認定應負擔業務過失傷害的刑事責任。
- Sep 11 Tue 2018 18:02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上訴要繳費嗎?
台灣「以刑逼民」的現象,相當常見,意指提起刑事告訴,藉以取得民事賠償,而刑事訴訟法中,也有允許告訴人一併請求民事賠償者,也就是「附帶民事訴訟」,但如果一審附帶民事訴訟輸了之後,上訴二審要繳費嘛?
- Sep 10 Mon 2018 00:00
陳沂提告陳為民是在嘲笑公然侮辱罪嗎?
網紅陳沂小姐日前稱志願役「大部分是廢物」,引起軒然大波,國防部認為有損軍人令譽,對陳沂提告。陳沂則反唇相譏,說未指明特定人士,國防部也非本件受害人。前事未了,藝人陳為民先生在國防部發言人FB留言稱「告死這狗畜」,新聞報導陳沂狀告陳為民,還說要「教國防部如何正確告『公然侮辱』」,罵人風波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