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刑事追訴 (743)
- Oct 13 Wed 2021 11:00
偷二串衛生紙之和解爭議問題
- Sep 13 Mon 2021 11:00
一事不二罰的大法官釋字第808號解釋
- Sep 08 Wed 2021 11:00
民眾可否對警察執行勤務時錄音錄影?
- Sep 07 Tue 2021 11:00
公務員消極不查拆違建的圖利罪問題
針對公務員就違章建築的查拆,是否有可能圖利私人,故意不拆而構成貪污治罪條例之罪。大法庭提出了這個問題,亦即,「違章建築依相關法令應即予查報、拆除,卻故不依法簽報,而未能續行相關程序並執行拆除,致仍得繼續保有該違章建物之整體用益狀態,是否屬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所規定之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
- Aug 25 Wed 2021 11:00
請問運安會─李義祥除了努力說謊還做了什麼?
針對0402台鐵太魯閣號重大死傷事故,運安會在提出事實資料報告前,新聞搶先報導轉述運安會的意見,不少媒體表示:列車沒誤點就不會出事、李義祥努力了等語。看到這樣的新聞內容,筆者身為被害人家屬的委任律師,非常痛心,不能苟同如此悖於事實的謬論。實際上,李義祥案發後的關鍵陳述,再三說謊,運安會竟然將謊言當成事實資料的基礎,令人相當遺憾。
- Jul 29 Thu 2021 09:00
疫情下的司法院大法官們:釋字第805號解釋
三級警戒期間,雖然不少法院的個案都暫時不開庭,但掌管憲法解釋與法律解釋的大法官們,仍然有開會作成解釋。近日,大法官又做成的釋字第805號解釋,宣告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6條與相關規定,未給予被害人有到庭陳述的機會,有違憲法保障被害人權益的意旨,要求各機關應該在解釋後二年內修正。
- Jul 28 Wed 2021 11:00
何謂令人心生畏懼的恐嚇罪?
- Jul 21 Wed 2021 11:00
疫情之下的外賣:外送員遭客人刁難的法律問題
COVID-19疫情盛行,政府發布三級警戒,不允許民眾在外用餐,許多人都會用Uber Eat或是Foodpanda叫外送,以達到政府防疫的需求。也因為外送員在疫情期間,支援了防疫的任務,政府還特別希望外送員要盡快施打疫苗,避免成為防疫破口,外送平台也指示,不要接受現金交易,且原則上維持無接觸的送餐模式,就是餐點可以放在門口,讓民眾自己出來拿。然也因為外送頻率增加,動輒就會傳出民眾和外送員吵架的案例,最近就有個新聞,民眾嫌送得太慢,與外送員起衝突後,遭起訴的案例。
- Jul 18 Sun 2021 09:00
疫情下「刑事訴訟金字塔的第一塊磚」—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修正施行後上訴移審效力範圍
- Jun 24 Thu 2021 09:00
通姦罪正式被廢除了
關於刑法第239條通姦罪(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依據司法院大法官民國109 年5 月29日釋字第 791號解釋,對憲法第22條所保障性自主權之限制,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不符,已經自該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 Jun 22 Tue 2021 09:00
到公寓頂樓透氣看風景,會成立侵入住宅罪嗎?
在家防疫,一定想偶爾出去透透氣,又不能跑太遠,這個時候,大樓樓頂平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樓頂有加蓋建物,且該建物自民國84年前就存在至今,並已出租給他人使用,跑到樓頂平台區域,有無侵入住居的問題呢?此涉及「公寓大廈樓頂平台可否約定專用?」「約定專用範圍及使用方法的正當性」以及「進入該約定專用部分是否即為侵入住居行為?」等法律問題。
- Jun 14 Mon 2021 09:00
公司法之資本不實的刑事責任
成立一間公司,需要有投入資本,基本上政府會有驗資的程序,要請會計師作驗資的動作。所謂會計師驗資,顧名思義就是由會計師查驗確實有存在這些投資公司的資本。先不算授權資本或實收資本這些專有名詞,簡單說,開一間資本額有一千萬元的公司,總不能公司登記有一千萬元資本額,結果公司實際上只有五十萬元,這不是很奇怪嗎?因此,公司法就會管制資本登記這件事。
- Jun 10 Thu 2021 13:00
好心肝診所偷打疫苗亂象,律師分析給你聽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遭爆開放非一類至三類人員接種 COVID-19 疫苗,民眾在診所外大排長龍,引起軒然大波,究竟好心肝診所為何能取得上千劑疫苗,還提供給「一般民眾」(基金會及診所志工?)接種,其中衛生單位有何疏失?還是耍特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說要嚴辦,高檢署也指示台北地檢署偵辦。
- Jun 08 Tue 2021 21:00
議論疫苗解盲的法律問題
- May 31 Mon 2021 10:00
交通事故逃逸罪(肇事逃逸罪)的新修正規定
近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第185-4條的修正案,為因應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認為過去肇事逃逸行為,一律論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過重,動輒要將被告論以自由刑之不合理,修法後降低刑度,未來就算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未留在現場,也未必就一定要被關。
- May 26 Wed 2021 11:00
車禍賠償糾紛所衍生之誹謗罪問題
有一件新聞報導指出,某牙醫師駕駛車輛與陳女發生車禍,被法院判賠8萬多元,因為陳女一直拿不到賠償金,於是上網公審該牙醫師,還駡他在法院開庭時裝窮,隱暪自己為牙醫師身份。該牙醫師不滿被公審而反告陳女,但檢察官認為陳女所述為事實,因而給予不起訴處分。
- May 25 Tue 2021 09:00
防疫期間千萬不要打群架
- May 20 Thu 2021 14:00
從王光祿獵槍案看什麼是特赦?
蔡英文總統今天宣布將特赦布農族人王光祿先前遭野保法等判刑有罪之案件,原本王光祿在2013年間因為持非自製獵槍,獵殺山羌和長鬃山羊,並於2014年遭台東地院判決應執行三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其後在律師與人權團體支持下,該案2015年上訴到最高法院仍遭駁回。不過檢察總長隨即提起非常上訴,王光祿因此暫緩入監服刑,為了解決非常上訴中所提的原住民文化權等議題,最高法院並聲請大法官解釋,不過司法院大法官在今年5月做成釋字第803號解釋,就野保法等部分宣告合憲,王光祿恐面臨敗訴的命運,這才有了本件由總統宣告特赦的必要。
- May 19 Wed 2021 11:00
散播COVID-19疫情之不實訊息的刑責
最近COVID-19疫情嚴峻,社群網站有成千上萬討論疫情的資訊,如果都是正確有益的訊息,對於民眾掌握防疫知識是有幫助,但若出現謠言或不實訊息,將會造成民眾恐慌。因此,立法者特別針對散播疫情不實訊息者,訂立刑責,要求民眾謹慎發言。
- May 17 Mon 2021 21:00
里長好心放送疫情資訊為何被移送法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