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過境台灣讓全台各地都有不小的災害,而高雄市更是受到重創,市區多處都有發生淹水的災情,即有新聞報導在高雄市三民區有發生住宅大樓的地下一樓到三樓都被水淹沒,800輛汽機車慘變泡水車,當中更不乏有名貴車輛都慘遭滅頂,如今社區在國軍協助下終於讓愛車重新出土。社區居民指控保全公司沒有通知移車且防水閘門未關上,已經和社區的保全公司在淹水責任歸屬上出現爭執,管委會更大動作先進一步將監視器封箱並捆上鐵鍊保全證據。那麼在颱風過境下讓愛車泡水,社區的保全公司是否應負賠償責任呢?
目前分類:一般民事 (405)
- Jul 31 Wed 2024 10:00
凱米颱風過境讓愛車泡水,保全公司有無賠償責任?
- Jul 23 Tue 2024 10:00
可不可熟成紅茶之員工吐口水的老闆連帶賠償責任
新聞報導指出,「可不可熟成紅茶」新竹關埔分店范姓女店員,因不滿客人在快打烊時點餐,竟在手上吐口水,再徒手攪拌白玉珍珠。該「加料口水手搖飲」畫面曝光後,引起社會譁然。新聞進一步說明,可不可總公司除終止該分店加盟合作關係外,據傳擬求償商譽損失。在此案例,乃因店員不滿顧客在打烊前壓線點單,便故意在手上吐口水後再以手攪拌白玉珍珠,另一人則全程錄影後PO網,還嗆聲「打烊前訂的都去死」。該影片立刻引發眾怒。雖然事件爆發後,發文者很快撤下影片,仍止不住網友撻伐。
- Jul 17 Wed 2024 10:00
不孝子還可以繼承遺產嗎?
依據民法規定,被繼承人就算寫遺囑要將遺產全部給某人,他的法定繼承人還是有可能會有特留分可以繼承的。依據民法第1187條規定:「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換句話說,自己過世後,就算不想要給子女一毛錢,可能還是不行的。此外,參照民法第1223條規定:「繼承人之特留分,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二、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三、配偶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四、兄弟姊妹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五、祖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
- Jul 03 Wed 2024 10:00
生產胎便等情致生胎兒死亡之婦產科賠償責任問題
新聞報導指出,一名產婦於醫院催生時,醫護人員發現羊水有胎便,雖有處置但新生兒出生時已休克,後來死亡。家屬提出刑事告訴,醫方雖獲得不起訴處分,但是,民事部分因法院認定有醫療疏失,第一審民事判決認為醫生與院方應連帶負新台幣1,400多萬元民事賠償,本案仍可上訴。
- Jun 19 Wed 2024 10:00
搭電扶梯未站穩往後倒造成他人傷害之刑事責任
我們在搭高鐵、捷運或百貨公司等等的電扶梯時,經常會聽見現場廣播:「請緊握扶手、站穩踏階!」的宣導,如果沒有緊握扶手或未站穩踏階往後跌倒,後面的人因此跌倒受害,這樣會有什麼事嗎?會喲!
- Jun 12 Wed 2024 10:00
「借名投保」是否違反公序良俗而無效?
台灣幾乎什麼都可借名登記(借人頭),舉凡房子、土地、車子、貸款等等具有財產性質的標的,均無不見借人頭之情形,其動機不脫稅務、財務、理財規劃、資產配置等之考量。近來更有保險契約實際要保人因故以他人名義為形式上要保人,投保儲蓄型壽險之例。以下先說說借名登記契約在法律上之效力。
- May 22 Wed 2024 10:00
遺失物之報酬請求權
(圖片取自pexels)
撿到東西,在法律上向失主請求一點點權利,這好像也是很合理的事情。以前若撿到遺失物,可向失主請求財產價值三成報酬,不過數額太高引發一些爭議,後來民國101年修法,將遺拾物報酬請求權從原本最高三成,修改為一成。
- Apr 30 Tue 2024 10:00
買賣標的物於契約成立前即存在瑕疵,有無債務不履行之適用?
- Apr 24 Wed 2024 10:00
解除或終止契約前之催告義務,得否特約排除?
按承租人租金支付有遲延者,出租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承租人支付租金,如承租人於其期限內不為支付,出租人得終止契約。租賃物為房屋者,遲付租金之總額,非達2個月之租額,不得依前項之規定,終止契約。其租金約定於每期開始時支付者,並應於遲延給付逾2個月時,始得終止契約。租用建築房屋之基地,遲付租金之總額,達2年之租額時,適用前項之規定,民法第440條定有明文。
- Apr 17 Wed 2024 10:00
「你的房子不是你的房子」之表見代理問題
「借名登記」(借人頭)是具有台灣特色的法律關係。就房屋及土地而言,借人頭登記的主要目的大概不脫避稅、提高信用、不想讓名下有太多財產、對抗打房政策等等原因。而「借名登記」的基本法律關係構成,有借名人、出名人及標的物。最高法院就「借名登記」常見的定義是:「按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為借名人與出名人間之債權契約,出名人依其與借名人間借名登記契約之約定,通常無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借名財產之權利。」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887號民事判決參照。然而,雖然最高法院承認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但其衍生之交易安全弊端及悖於不動產登記公示、公信原則之疑義,恐怕遠大於承認此制度所追求之目的,因而須再思考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 Mar 06 Wed 2024 10:00
老闆如何避免與員工不法行為同負連帶賠償責任?
依據民法第188條第1項:「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任。」,條文看起來很簡單,適用起來可不簡單。實際上,在大部份的案例情形,老闆幾乎都是要連帶賠償的。所以,老闆們如何主張「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這就很重要了。
- Feb 21 Wed 2024 10:00
公寓大廈社區安裝電動車充電樁問題
電動汽車逐漸普級化,若是住在公寓大廈的社區住戶,可以任意在自己的停車位旁邊弄個充電樁嗎?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在自己使用的停車位旁邊裝充電樁的情形,而為何裝自己用的充電樁還要經過管委會同意呢?
- Jan 31 Wed 2024 10:00
請求修復漏水後仍得請求減少價金(汙名價損)?
台灣平均房價在2024年第一季似乎有些趨緩,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動的新青安貸款,這對想要買屋自住的年輕族群,想必是一個不錯的消息。但今天不要跟大家討論房地產趨勢,而是要來談談「房屋漏水修復後,能否再請求減少價金」的問題。
- Jan 24 Wed 2024 10:00
演奏樂器之噪音妨害安寧的損害賠償責任
- Jan 17 Wed 2024 10:00
住戶在社區游泳池觸電身亡之管委會賠償責任
- Jan 04 Thu 2024 10:00
你租給我我再租給別人,轉租給移工當宿舍的失火責任
新竹縣一棟透天厝日前發生火災,新工消防分隊長游尚樺與隊員進入火場搶救出四名移工後,移工居然趁著買水喝時落跑,而消防分隊長游尚樺帶隊搜救不幸命喪火場,亦令人不勝唏噓。在新竹縣警方持續追查逃逸移工並通知房東釐清的同時,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把火一燒,竟然燒出了二房東和三房東,層層轉租的複雜關係,讓人相當詫異。而在這種複雜的轉租關係中發生失火事故的話,各自又應該負什麼樣的民事責任呢?
- Jan 03 Wed 2024 09:00
過失致死請求賠償之時效消滅問題
- Nov 29 Wed 2023 10:00
通姦不用負民事責任?聽「尼采法官」怎麼說
自從大法官釋字第791號解釋宣告刑法通姦罪除罪化後,通姦是否還需要負擔民事責任,就成為夫妻間下一個法律戰場,先是臺北地院、澎湖地院有判決否認了配偶可以依「配偶權」來起訴出軌的另一半後,最近臺南地院又有一個判決,法官援引德國詩人、哲學家尼采的名言「愛情不會成為一種制度」,判決出軌的一方不用負擔民事責任。
- Nov 22 Wed 2023 10:08
「誤差值3%範圍」是讓3%還是讓6%?-談談意思表示的隱藏不合意
總統大選逼近,國民黨和民眾黨為求共同擊敗現在的執政黨而多次磋商合作,但是在總統、副總統人選上屢屢沒有共識,最後雙方的共同聲明就是在民調「誤差值3%」到底是「讓3%」還是「讓6%」一事各執一詞,如果是發生在一般簽署契約上,契約當事人在完成簽約後才發現契約標的和當初所想像的不一樣,那要怎麼辦呢?
- Nov 15 Wed 2023 10:00
如何撤銷對不孝子孫的財產贈與?
常見有父母很疼愛子女,所以將大筆金錢、車子、房屋、土地等財產贈與給子女,結果子女財產到手後,卻不孝順、不扶養、打罵父母、將父母趕出家門或不履行講好的條件等等,傷心的老父母可以將贈與給不孝子孫的財產拿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