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法律 (179)
- Dec 02 Fri 2022 10:00
淺談限制確診者於隔離期間不得投票的合憲性
- Nov 29 Tue 2022 10:00
律師如被檢察官禁止作筆記,可以向法院請求救濟嗎?
刑事訴訟法第245條本文規定「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人,得於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訊問該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在場,並得陳述意見」,賦予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由辯護人為其有效協助與辯護之權利」。
- Nov 09 Wed 2022 10:00
可以要求法院將公開判決書的當事人姓名隱匿嗎?
依據法院組織法第83條規定:「各級法院及分院應定期出版公報或以其他適當方式,公開裁判書。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前項公開,除自然人之姓名外,得不含自然人之身分證統一編號及其他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 Oct 27 Thu 2022 10:00
那年我們十九歲–滿十八歲就成年啦!
- Sep 01 Thu 2022 10:00
小額連續密集提領金融卡,小心被停卡
某甲主張在銀行開設金融數位帳戶並持有金融卡,因為銀行已二度暫停其金融卡之跨行提款與跨行轉帳功能,因而對銀行提起訴訟,要求恢復金融卡之跨行提款與跨行轉帳功能。但其實是因為某甲存、提款的行為非常怪異,被認為有不當使用該帳戶的情形,才會被銀行停止部份使用功能。
- Aug 25 Thu 2022 10:00
利變型保單亂升息,金管會依權懲處
近期新聞表示,因美元連漲及美國聯邦準備系統(聯準會)討論升息事,保險業搶賣利變保單,更調高「宣告利率」。而金管會在8月18日針對多張宣告利率不合理的保單要求停賣並懲處商品簽署人員,因為金管會保險局發現保險業辦理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業務,有將同業競爭、市場預期之利率趨勢作為宣告利率考量因素,反而不是具體設定宣告利率公式參數,因此不符法令規定。
- Aug 18 Thu 2022 10:00
良民證是什麼東西?
- Jul 12 Tue 2022 09:00
公寓大廈頂樓的區分所有權人管理使用樓頂平臺有限制嗎?
早年建商在賣出公寓大廈時,可能會在房屋的買賣契約中共同約定由頂樓的區分所有權人管理使用樓頂平臺,導致區分所有權人間成立「分管契約」,或者區分所有權人間無明示成立分管契約,卻因其他區分所有權人長年容忍、未予干涉頂樓的區分所有權人管理使用樓頂平臺,導致所有區分所有權人間成立「默示分管契約」(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9號判決參照),本文要討論的即是一旦區分所有權人間成立分管契約,是否表示頂樓的區分所有權人可以隨便使用管理樓頂平臺而不受任何限制呢?答案不一定喔!
- Jun 07 Tue 2022 09:00
大法官解釋憲法的新篇章:111年憲判字第8號
第一號裁判憲法審查的判決(111年憲判字第8號)在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施行4個多月後出爐了,之前筆者對於此制度的眾多疑問也獲得一定解答,首先筆者已經在先前簡單解釋何謂裁判憲法審查(新法上路-簡介憲法訴訟法https://sunrisetaipei.com/20211227-2/),即以前大法官不管個案事實,也不管法院如何適用法律,僅抽象審查法規範本身(法規範憲法審查),憲訴法施行後,新增「裁判憲法審查」,大法官得審查法院如何適用法律,即在糾正法院在個案上不合憲地適用法律。而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或裁判憲法審查的案件須符合「憲法重要性」或符合「貫徹聲請人基本權利所必要」,大法官才受理(憲訴法第61條第1項),但這兩個要件用語極度不明確,又幾乎完全抄自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第93條之1,在台灣並無相關實務見解作為基礎,故這兩個如何在臺灣發展出自己的理論,一直是筆者關心的議題。
- May 25 Wed 2022 09:00
債主可以聲請法院強制執行壽險保單嗎?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2020年的Sigma報告統計資料,台灣壽險滲透度已經連續12年蟬聯全球冠軍,台灣平均每人持有的保單數量是3.3張,超過亞洲平均2.2張,也超過全球平均2.3張。換句話說,台灣人是非常喜歡使用保險,來作為保障生命安全或投資理財規劃的工具。
- May 17 Tue 2022 09:00
可以將COVID-19傳給人家當「天然疫苗」嗎?
- Apr 28 Thu 2022 09:00
司法院大法官有權力停止執行法院裁判?
根據新聞報導,義大利籍商人甲跨海至臺北地方法院起訴,與我國籍空服員乙爭奪未成年子女丙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甲並按家事事件法第85條第1項向臺北地院聲請「暫時處分」,希望臺北地院裁定乙將丙交付予甲、甲得攜帶丙出境至義大利居住至少一年,而臺北地院亦裁定乙應將丙交付予甲,甲得攜帶丙出境至義大利居住至一審裁定出來(臺北地院108年度家暫字第46號裁定),乙不服一路抗告至最高法院,最終最高法院裁定駁回,事件發展至此,乙似乎無法阻止甲攜帶丙出境至義大利居住,但此時司法院大法官出手了,裁定暫時處分,暫時停止執行上述暫時處分 (司法院111年憲暫裁字第1號),而看著新聞一路發展的讀者或許有疑問:大法官原來權力如此大?筆者就藉此機會,向讀者法普大法官暫時處分權的前世今生。
- Apr 20 Wed 2022 09:00
疫情下的法律小常識
- Apr 07 Thu 2022 09:00
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法律座談會的九項共識
有關行政訴訟法律見解,高等行政法院在111年3月14日至16日舉行法律座談會,司法院新聞稿指出,該座談會多項爭議法律事項經討論後,有九項獲得共識,這樣以後進行行政訴訟時,比較不會產生歧異性的結果,而讓人民無所適從。
- Mar 02 Wed 2022 09:30
強制道歉合憲嗎?

台灣現行民法和刑法都有針對妨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允許被害人透過訴訟來救濟,前者是侵權行為,後者是妨害名譽罪章之罪,民事法院在判決被告應賠償之餘,有時會宣告應公開在報紙、網站道歉,以回復被害人名譽,但這樣的作法,最近被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宣告違憲了。
- Feb 22 Tue 2022 09:00
不受理判決背後的法律問題
根據新聞報導,知名藝人狄鶯、孫鵬的兒子孫安佐在美國購買手槍滑套、握把、撞針、彈匣等手槍零件,並曾試圖組裝,還威脅開槍掃射學校,因此被逮捕、起訴,他在美國服刑期滿回國後,遭士林地檢署起訴,最終士林地院判決公訴不受理,而非有罪或無罪,這件案子涉及我國法院對於被告在外國的犯罪是否有刑事審判權的爭議,在實務上較為少見,值得與讀者分享其中的法律問題。
- Feb 21 Mon 2022 09:00
新車保固期何時開始起算?
買新車開開心心把車開回家去,新車主都會關心原廠對於車輛保固維修的期間或條件,每家車廠的約定都有所不同一定要看清楚,才能清楚的瞭解自己車輛的保固權利。所謂保固,就是正常使用車輛,而因車輛本身的製造、裝配或其他正常使用卻發生的功能障礙或瑕庛等,原廠就該負責維修或更換零件等,這樣的責任就是保固責任,但基本上還是有期間限制的。
- Feb 09 Wed 2022 10:00
老人在長照中心吃東西噎死的民刑事責任
- Jan 24 Mon 2022 09:00
社區管理委員會是否有權利能力?
「權利能力」是指人或組織能「享受權利、負擔義務」的資格,擁有權利能力的人或團體稱為「權利主體」。白話來說,以簽訂契約為例,如無權利能力之人或團體簽訂契約的話,該契約是無效的(須注意的是,自然人除權利能力外,還須視有無行為能力,見民法第12條至15-2條、第75條至第85條)。
- Jan 20 Thu 2022 09:00
買賣房屋使用權的法律問題
近年來,在火車站附近有廣告標榜著:「輕鬆買房,零頭款」,相較台北市其他難望項背的高房價,好像很便宜。仔細看屋況特色介紹,會發現寫著「……本案使用期限至民國OOO年OO月OO日止,屆時無償回收,使用期間須繳納地租及房屋稅……」,欸,這是以往新聞說的「地上權住宅」嗎?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