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神宮的陽光  

        法國大社學家涂爾幹曾說:現代的文明比古代更為進步,但是不見得現代人過的生活比以前更快樂!!

       

        前述觀點,身為現代或是後現代的我們,相信很少人會去否認這樣的看法。從涂爾幹之結論當中,加以檢視,若從追求人生的快樂點作為人生價值的方向而論,想必文明就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人類演化發展一路至今,到底是走自然之路呢?還是極力向文明靠攏?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也許傑克倫敦的海狼一書,就知與無知的文化觀點,提供很好的詮釋,但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應該如下述所說,就是放眼未來,我們可以稍稍預期及展望,想要絕對怎麼說,一定怎麼做,很快就會被批判的論者打入無底深淵。因而由此出發,我們無論就服膺或批判角度去討論盧梭的想法及主張,他都帶給我們相當多的寶貝,也就是說在現代資訊爆炸的社會,甚致可以說在這個填鴨式資訊社會,盧梭式懷舊觀點或是懷舊式的盧梭觀點,都是我們得以解惑的最佳良藥。

  

        許多的讀者論述中,我們必須了解到,盧梭對於文明的看法,並非想盡辦法要去摧毀既成或繼續發展的文明,而是他了解到自然的可貴與難以維持,所以竭盡心力去維護自然之理,對於文明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關於不自然的文明當然是必須去反對的,而他強調自然的文明,也就是將不自然的文明加以改變,回歸到自然的文明。例如就現代的觀點及台灣現有的核四爭議案,就可以從自然的文明觀點下,找到很好的答案,在這裏並不是要提出一個結論,僅僅是就微觀之處,可以看見盧梭在哲學基礎之上,也能為具體之生活帶來解決之道。比較大的問題,可能是存在於何謂自然之道?在盧梭的著作當中,存細深讀就了解何謂自然之道,並不是比較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出於「人性」。因此,更進一步他提出了自然狀態下的人,也由此可以解決對於自然之道的抽象性問題。

  

        盧梭所論的自然狀態之人,乃是指人的形象是幸福、快樂、健康的人,不懂得來自於文明和文明的矛盾、壓力之不幸。但如此對人性的解讀,或許太真空狀態。所以必須另外從他在社會契約論及愛彌兒論作中,找出他如何去看待人性及人的價值。因為在盧梭所處那個時期,宗教一直處於主導學問的關鍵,但就因為如此,才不容易真正找出人性及人的價值,容易出現頑固、偏執式的人性觀,於此並非出於對神的不敬或是忽略某個未知的世界,而是強調人本的精神。或許應該說,人本的精神與宗教的精神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可以這麼說,人本精神是正餐中的主食,而宗教精神是正餐中的副食,可以說它們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因為飽而無味亦屬可惜,有味而未能溫飽也不可採。更進一步去討論人的心靈,才能抓住人的價值何在,也許從主觀論點出發是第一步的想法。在盧梭的看法,人的心靈是充滿未決的二元論,也就是追隨者從社會製造了人類的惡,亦即人天生是善美的,而邪惡是社會作用的結果,無政府主義就由該論點而出發(但並是說盧梭就是無政府主義論者)。在這個地方,人性的善惡爭論本無休,何苦汲汲去找答案呢?雖然說盧梭用了很大的心力去說明人性異化的壞處,以及如何從人性的異化逃出,而避免在自然狀態下的畸形化,但是這樣的觀點,於當時迄今也只能說是混沌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所謂清流也只能說是安慰罷了。像共產主義的異化觀點,卻能在近世紀風行草偃發展,雖然說漸行式微,但終就是曾經作為主流,而後可能成為清流。盧梭在討論人性時,容易從外在的角度去觀察人性的世界,因此,他會說人們拋棄了簡樸、平等的生活,追求財富建立私有制度帶來了一連串的不幸,還有他說明人性的墮落在於貪婪和自私。更甚者,他認為社會不是不必要的,只是在人與社會互動的模組中,人們的任務是要重建社會,把它從一個使人類頹廢、腐財的力量轉變成一種使人振奮高尚的力量。前論等等,都說明了他對人性的觀察大都是由外而內的去探索,雖有其盲點,瑕不掩瑜,終究是肯定他對人性的觀察。

 

Sunrise Attorneys-at-la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陽Boop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